top of page

Breath 呼吸

洪禎佑個展
06 May - 10 June 2023

繪畫中的通透性與覺察「呼吸:洪禎佑個展」

文 / 陳晞

《起源》描繪了一個超脫於晨暮與形體的新世界。協調的筆觸使不同的形狀保有各自的流動狀態,那其中似乎有一種天然的秩序,使各個部分保持均衡,不彼此侵擾。在畫面中如柳樹般的粉色中樞,主宰著畫面的整體結構。它先於一切景象。先於那碩大的粉月與發光的湖水,先於綿延的山脈與破曉的時光。它是將風景化為身體的一道縫隙,分娩另一種精神維度的器官。《起源》是PTT Space「呼吸:洪禎佑個展」中,唯一一件有著豐富色彩、混用壓克力與油彩顏料的繪畫作品。若從創作脈絡來看,它像是畫家為自己描繪的新世界,而在《起源》前後完成的作品,則是各種基本元素在黑白二色中的溝通。畫面中的光線,像是由不同個體的意識交會而成的經絡,使人聯想到瑞典畫家希爾瑪.阿芙.克林特(Hilma af Klint)作品中對靈性與高我的探詢。然而洪禎佑繪畫獨特的地方,是作品中時常保有中國書畫裡的行氣,那或許是他將這次個展取名為呼吸的另一種原因—在有限性裡,從最基本的地方重新調節。

通透的世界與調和

無論抽象與具象,洪禎佑在繪畫的生涯裡,持續嘗試描繪事物與能量的通透於物象的那一面,這位出道即以精湛的照相寫實油畫技術聞名的畫家,在近年來的繪畫中,嘗試描繪那些在形象之外的能量與事物。這不免令人聯想起他早期油畫作品中的罩染,以及對透明水波的費力描繪。在此之後,洪禎佑亦在近期的作品中將光線與氣味以戲劇化的表現,使其瀰漫在畫面場景裡。此次「呼吸」個展作品中驟變的風格語彙,藝術家藉此表露了自己正迎接創作生涯下一階段的繪畫心得。

在這個階段中,炭筆的粉末感、壓克力的液態感與油彩顏料罩染的潤澤,和鳴著望穿物象世界的通透感。構成畫面的是漸層的色階,以及經絡般的線條輪廓。從創作層面的意義看來,「呼吸」意味著調節繪畫整體的經絡與其節點,其源自於他在疫情期間,於飯店內隔離時的繪畫時光。在工作室與洪禎佑一起看新作時,他回憶道,因為方便在隔離飯店裡畫畫,所以帶了最簡便的炭筆與紙本。面對著隔離期間同樣的窗外風景,與內心等待與妻子重逢的心情,這位畫家重拾近六年沒有畫過的炭筆畫,偶爾則在房間內冥想,以自我覺察伴隨著繪畫時的意識,讓圖不紊不緩地往內心走。

以前想到甚麼會直接畫出來,但現在會先畫草稿,這讓我在畫布進行第二層的畫面取捨時會更精準。那種精準跟以前畫得很像的精準不一樣,是精神上的精準。
─洪禎佑於工作室,2023.03.28


光線與行氣

洪禎佑在「呼吸」展出的炭筆素描與繪畫作品畫面中的通透感,反映著畫家對不同物質在同一介面裡調和、二元如何作為一體的細膩認知。例如《鋼鐵男子》(2023)中,兩個個體的交融狀態,畫家形容「就像右邊的人在保護左邊的人,而左邊的人也正用雙手捧護他的心」;又或者像《流暢》(2023)裡的兩人,雙手交扣使身體呈圈,如星雲般通透的身體,其頭頸部發出的光能,圍繞著畫面中央神秘的光亮圖形,兩人的心神相互連結。我們不難想像那些通透的形體是一種非個體化的高我意識造形,而光亮的則是其意識所產生的能量,很難說這樣的視覺元素源自於甚麼樣的宗教信仰,但至少,我們或許都在電影中似曾相識,例如《阿凡達》的生命樹、《幽靈公主》的山獸神軀體,《鬼滅之刃》裡的「通透的世界」,乃至於在動漫和小說中能望穿他人內力的視覺能力。

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,在形與象之外,隨著自我覺察意識與媒材層次調和所構築的通透性,令人聯想起 20世紀初以抽象繪畫探詢精神本源的實踐,特別是希爾瑪.阿夫.克林特的非現代主義抽象繪畫。克林特的抽象繪畫元素多元,她視其為一種構建先驗思想的手段,而非形式主義的追求(註1)。洪禎佑繪畫中的私性特質,使形式主義必定不會是洪禎佑在現階段繪畫裡所欲追求的藝術價值,而是一種衷於個人經驗的繪畫關係覺察。

確實,他仍在面對著現代主義以來、亞洲與華人畫家同樣思考的繪畫之二元性問題。但洪禎佑是身處在2020 年代的畫家,他沒有在畫面中拋棄現實,也不走上構成主義或抽象表現的老路,亦沒有現代化國族主義的文化框架。《夏夜晚風》(2022)裡的留白、擦拭與黑的漸層,是洪禎佑從自己的感知與經驗出發,藉由壓克力顏料、油彩與炭筆的調和,詮釋光線與行氣在繪畫中的關係─那在繪畫史中,時常被認為是20世紀畫家思考「中西融合」的兩種概念。在這個意義上,洪禎佑正以去形式化的表現與親近身體感知的覺察過程,凝鍊一種自個人出發的繪畫性之意見。

venue 展覽現場

artists 藝術家

works 作品

bottom of page